聚賢同心謀發展 搭臺齊力創未來 ——莆田二中成功承辦福建省2019年第二十場省級教學開放調研觀摩活動
12月16日,由莆田市教育局主辦、莆田第二中學承辦并聯合泉州第一中學、長樂第一中學、同安第一中學、延安中學和哲理中學等5所中學開展的以“聚焦學科思維,發展核心素養”為主題的福建省2019年第二十場省級教學開放調研觀摩活動在莆田第二中學拉開帷幕。本次省級教學開放調研觀摩活動以教育教學論壇、學科專題講座、教學觀摩課和教學研討形式進行,為期四天,共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音樂和心理健康等12個學科,來自全省各地市46所兄弟學校800多位領導、專家、教研員和一線教師代表參與了本次活動。
專題講座 視野宏闊 12月16日下午,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福建省第九屆政協委員翁乾明開設了以“教師的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教育教學論壇。翁老師從國際視野、企業發展、歷史故事中讓我們明白教師的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就是追求卓越的職業操守。在全新的視角下,專題講座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12月17日下午,全國百佳語文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省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我校的許家豪老師,在交流中心作了“回應評價體系,聚焦關鍵能力——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小說命題特點及教學建議”的專題講座。許老師從國家政策、國家意志層面解讀“兩個會議、兩份文件”,分析2019高考小說命題如何回應高考評價體系,高屋建瓴又具體細致地提出2020年高考小說復習的建議,為老師們尤其是高三老師的復習備考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12月18日下午,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員、省學科帶頭人、市領銜名師洪清娟老師作了《基于學科理解的高中化學深度學習思考》的專題講座。講座中洪清娟老師就新時代的教育要求與教育現狀、化學學科理解的內涵意義、深度學習的定義和影響因素進行闡述。她分析了當前學生的學習成效不高的原因,引導我們增進對化學學科理解,提出提升教學能力的具體做法。并以具體課例《律動人心,再探元素周期律》和《探究鋼鐵的吸氧腐蝕》闡述怎樣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
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員洪清娟老師作講座
12月18日下午,省學科帶頭人、市教壇之星、市高中先進個人、省中學政治李華名師工作室成員、莆田第二中學高級教師張彩云老師作了“融會貫通 共育新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面臨的問題及破解路徑”的專題講座。講座中張彩云老師從一體化建設的愿景、機遇、挑戰、建議四個向度,提出頂層設計和具體操作建議,并重視引導學生在學科交匯地帶、邊緣地帶進行知識探索,釋放原本被禁錮的活潑思想。專家跨界融通的思維點亮和加深了現場政治教師的教育情懷。
12月19日下午,莆田第二中學正高級教師、省數學教學名師彭志強副校長作了“從案例分析談數學能力的培養和素養的提升”的專題講座。他從“近年來高考”、“新教材實踐”、“教學實踐”三個角度并結合自己的教學教研實踐,通過詳細案例介紹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如何落實數學核心素養。他強調,一線教師要努力轉變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積極思考,精心設計教案,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要不斷學習、交流研討,不斷反思,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提升專業素養。
公開教學 精彩紛呈 12月16日—19日,來自泉州第一中學、長樂第一中學、同安第一中學、延安中學、哲理中學和莆田第二中學六所30位教師共同承擔了2019年福建省第二十場省級教學開放調研觀摩活動。 Day1 物理 16日上午,莆田第二中學陳立立老師執教高三一輪復習課——“電磁感應中的能量問題”。陳立立老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一題多解,變式訓練,穿插模擬實驗,讓學生直觀感受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從而引導學生構建新知,實現提升學生物理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物理綜合能力。 同安第一中學洪燕燕老師執教“電磁感應”。洪燕燕老師首先利用手搖手電筒小實驗引入新課;接著采用DIS探究性實驗教學,讓學生總結得出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內容;最后利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解釋手搖手電筒發光亮度不同的原因,同時結合生活常見事物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物理源于生活又走向科技。 哲理中學林立老師執教“自感”,他采用DIS分組實驗,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合作和獨立思考等學習活動,實現有效培養學科思維,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Day1英語 16日上午,莆田第二中學曾品品老師以海明威短篇小說 “A Day’s Wait” 為文本講授讀后續寫:通過拼圖閱讀,講解記敘文五要素;通過任務驅動,讓學生分析、理解文本;通過文本分析,把握作者情緒變化;通過小組合作讀后續寫,實現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轉換。 泉州第一中學陳苗苗老師授課—— Book 6 Unit4 “Global Warming” 。通過文本閱讀,引導進行概要寫作;通過思維導圖,分析文本結構;通過paraphrase,搭建寫作素材,形成寫作策略,實現語言的輸出。 同安第一中學黃珊珊老師的“說明文文體復習”,通過思維導圖讓學生了解文本結構,培養能力;通過拼圖閱讀整合信息,把握聯系和邏輯,做出合理猜測,構建完整語篇;最后,小組合作畫出思維導圖,并復述文本。
Day2生物 17日上午,莆田第二中學鄭英老師的“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第一課時)”通過創設科學研究情境,開展論證式教學,以問題引導思維,激發學生聯系已有知識經驗,進行有氧呼吸過程的分析,再尋找證據以支持解釋猜想或思路,最終歸納總結概念,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 第二節、第三節是分別來自長樂第一中學的林潔老師和同安第一中學的許小棉老師承擔的同課異構——高三一輪復習“激素調節”。林潔老師以糖尿病和胰島素為知識載體,建立邏輯鏈、構建模型、解釋生活現象,建立生命物質觀、健康生活觀。 許小棉老師引導學生構建模型進行科學思維訓練;以題為契機介紹知識,進行社會責任教育,同時對解題方法及規范性作答進行指導,既訓練學生的得分能力,又體現核心素養,實現育人的目的。
Day2語文 17日上午,莆田第二中學蔡雪凡老師的“赤壁賦”,依托水月,啟發學生體會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點;并通過討論體悟主客問答的哲理內涵;最后將課堂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將“赤壁賦”與“蘭亭集序”進行比較鑒賞,帶領學生完成生命觀、宇宙觀的深入探討。 泉州第一中學曾興福老師開設“囚綠記”一課,以文本為基礎,和學生一起讀,抓住文本中的關鍵字詞,反復推敲,并啟發學生思考作者的思想情感變化,整個課堂舉重若輕,自然流暢。 長樂第一中學李娟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節生動活躍的“項羽之死”。圍繞“項羽是不是英雄?”這個問題,緊扣文本,啟發學生進行探討、交流、辯論。最后給與學生有關歷史人物評價的方法指導。
Day2歷史 17日下午,莆田第二中學盧慧敏老師開設了高二的“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一課,通過補充豐富的視頻、圖片以及文獻材料,循循善誘,使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板書設計巧妙、合理,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充分培養歷史學科素養教學。 福州延安中學陳曦鈴老師開設了高三復習課—“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運用史料貫穿課堂,改變了學生關注結論,忽視結論的獲取過程的錯誤觀念,是歷史學科素養的重要部分。
Day3政治 18日上午,莆田第二中學蘇建申老師的“市場資源配置”,以“稀罕肉——家常肉——傷心肉——舒心肉”為主線構建生命性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生命被激活、被欣賞、被升華,達到了“揚棄”教材、“超越”教材的境界。 長樂第一中學宋家旺老師開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莆田鞋的前世今生為線索,引導學生理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辯論賽環節,啟發思考,注重對學生的價值引領。 哲理中學蔡建洪老師的“社會發展的規律”一課,注重朗讀指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分組探究;注重知識點與時政熱點的結合,思政教育的滲透,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Day3化學 18日上午,莆田第二中學黃云鵬老師執教高三一輪復習課——“Na2CO3和NaHCO3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本節課采用問題驅動式教學模式,通過設置微粒行為的符號表征、討論物質的鑒別、比較微粒行為的強弱程度、認知微粒行為在工業上的應用四個環節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建構知識,發展“微粒觀”、“平衡觀”、“轉化觀”等化學基本觀念,使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 同安第一中學蘇文塨老師執教“揭秘鋰離子電池”,結合華為電池廣告從電池的化學史,提出原電池組成的四大元素;通過介紹各種熱門鋰電池,構建認知模型,解釋鋰電池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嵌入與脫嵌情況。
Day3音樂 18日下午,莆田第二中學陳欽老師的“醇厚的中原韻——沂蒙山小調”,從師生同唱引入,介紹背景知識,引導學生欣賞、創編,激發創造力。 福州延安中學張恒老師的“初見——高中戲曲選修模塊”,選擇閩劇作為教學的主題,從行當表演、方言念白等方面切入,以點代面帶領學生初步感受閩劇的美好。
Day4地理 19日上午,莆田第二中學徐歡歡老師執教高三一輪復習——“微專題——干熱河谷”,通過設置情景,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還通過區域發展中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能力,課堂同時滲透因地制宜、人地協調的發展觀念。 泉州第一中學吳光宏老師執教“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以教材為本,以課標要求為綱,重基礎,又適時拓展延伸,既培養了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掌握地理知識原理,還培養學生用原理解決相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同安第一中學的黃松明老師執教“自然界的水循環”,以莆田的內澇和水資源缺乏問題引入,通過設置探究問題,引導分析原因,解決實際問題。整堂課基于區域認知而實現深度學習。
Day4數學 19日上午,莆田第二中學謝新華老師的“與圓相關的最值問題”,以解析幾何熱點問題為載體,借助數學軟件實現信息技術融合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圖形位置與數量關系的轉化,深刻領會數形結合、化歸轉化思想在解題中的應用。 長樂第一中學吳小妹老師的“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 結合GGB數學軟件融合教學,引導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辨論證的方法探索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及判定定理,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直觀想象等數學核心素養。
Day4體育 19日下午,莆田第二中學曾超老師的“籃球胸前傳接球”,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本,根據學生對籃球技術掌握情況,合理設計課堂練習,突出學生自學自練,合作探究。分組采用異質分組的方式,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 哲理中學鄭明霞老師的“羽毛球”,很好地調動了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對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這一理念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討論、大膽創新,利用學生的智慧和表現欲望,提升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小組作能力。
Day4心理健康 19日下午,莆田第二中學鄒筱清老師“找尋我的星辰大海(第一課時) 認識自我——尋找合適目標的基礎”,課程由熱身小游戲引入,引導學生認識到目標必須與自我相適應;通過“現在我”與“未來我”之間的差異,找到“高中三年自我塑造的目標”。整個課程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心育要求,強調學生的體驗與獲得。 哲理中學許方霞老師的“讓青春趕走抑郁”,課程從新聞事件導入,了解抑郁心情、抑郁反應以及抑郁癥的不同。應對抑郁心情和抑郁反應的頭腦風暴在同學們中間熱烈討論著,并提出很多可行有意義的方法,整個課堂充滿了學生的智慧。
專家評課 要言妙道 課后,聽課教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大家從每節課的目標制定、教學流程與方法、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提出了許多亮點。大家一致認為,本次公開周活動為大家呈現了一場教學盛宴,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各位專家從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程序、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基本功、教學效果幾方面分別對開課教師作了精彩紛呈的點評,字字珠璣,妙言要道,同時也對開課老師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結束語: 聚賢同心謀發展,搭臺齊力創未來。此次省級教學公開活動不但是開課教師展示風采的過程,也是與專家名師思維碰撞的過程,為全省教科研搭建了一個交流探討的平臺,展示了新課標背景下全省廣大教師對“聚焦學科思維,發展核心素養”的不懈探索,有助于福建新高考的深度推進。 |